蒙阴:崮乡旅游,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
来源:蒙阴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多年来,蒙阴县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蒙阴模式”。
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蒙阴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革命战争年代,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名扬全国,孟良崮战役举世闻名,红色文化资源遍布蒙阴。
多年来,蒙阴县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基调,以红色遗迹为核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以孟良崮、岱崮地貌和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蒙阴红色旅游被评为“全国沂蒙红色教育旅游知名品牌示范区”,品牌价值298亿元。红色已成为蒙阴的一张亮丽名片,红色旅游成为蒙阴新型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为蒙阴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生态文化推动县域生态振兴。近日,垛庄镇椿树沟景区格外热闹,一部由著名作家张继编剧,杨真导演 ,著名艺术家牛犇参演的40集电视连续剧《遍地书香》正在此拍摄。该剧作为我国第一部反映文化扶贫的电视剧,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情怀。
椿树沟傍山而立,房屋错落有致,庭院依山就势,小巷曲折幽深,文化生态,自然天成,相应成趣。随着电视剧《遍地书香》热拍以及播放,椿树沟这一张集自然风景与影视拍摄相融合的文化旅游品牌将越来越响亮。
蒙阴牢牢坚持“生态立县”原则,充分发挥绿色生态的特色,利用山、水、林、果资源丰富的优势,全面树立“崮秀天下、世外桃源”县域品牌形象。
优越的资源特色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天地和良好发展机遇,电视剧《遍地书香》正在热拍之际,9月4日,电影《崮》在蒙阴正式签约。
岱崮地貌不仅有风光旖旎的世界地质奇观、质朴厚重的沂蒙乡土文化传承,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东小三线军工建设的重要基地,由郭郅导演、唐亮编剧的电影《崮》,深植于沂蒙精神和三线军工精神,展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不平凡岁月,填补全国小三线军工题材电影的空白。
历史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日,邀请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宫长为在蒙阴召开历史文化座谈会,提出依托古国文化、历史名人等,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差异性,使历史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为实现“绿富美”新蒙阴建设提供持续、强大的文化动力。
近年来,蒙阴积极引导利用古村落、特色村居以及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加大对农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和生产生活民俗的挖掘保护,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乡、精神家园,既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更能记得住乡愁乡味。
同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有46个剧团参演,累计演出122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文明实践为乡村振兴聚力。9月6日,“蒙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标志着全县搭建起了一个集中学习宣传、团体实践、展示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的新平台、新阵地。
蒙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提供了学习好、传播好、践行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场所和载体,打造聚人聚心的“百姓之家”,全面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文化成果转化推进文化产业富民。刘洪,珠算创始人,被世人尊称为“算圣”。蒙阴作为中国算圣文化之乡,至今圣人遗风犹存。为了弘扬算圣文化,蒙阴县利用社会资金,筹建“刘洪文化园”,实现了历史文化与休闲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蒙阴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依托“非遗”文化产品,积极探索“非遗+就业工坊”模式,创建“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培育一批具有蒙阴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培育发展多种“文化+”的融合新业态,助推乡村产业振兴。